金汇不锈-做中国金汇,创百年伟业

政策面暖风频吹但却难抵市场寒流来袭

2011-12-7发布人:admin

        进入12月份后,因天气渐寒,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现货市场有价无市的局面还在持续。本周国内再现重大货币松动信号,以及欧债危机有望缓解这两大利好推动国内外商品一度大幅走高,但相对于金融市场的“活跃”,现货市场稍显平静,天气变化对交易影响比较明显,周边工地采购放缓,资源流出减弱,年底之前的国内钢市不会有太大起伏,钢价筑底过程仍在进行。下面,结合一周内国内外宏观要素来分析未来钢材价格的趋势。
        先从国内方面来看,长久以来,资金面紧张一直是掣肘钢铁贸易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11月30日晚,央行宣布,自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达4000亿元。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降。该项举措能否有效缓解钢市资金面紧张的局面,给胶着于资金周转问题的钢贸商们带来一丝暖意?
        回顾上周国内现货钢材行情走势,出现先跌后稳的行情,前期在缺乏需求支撑的情况下,市场报价持续弱势回调。到了一周的后期,因为降低存准率及国外六大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钢市商家的信心受到了“即时性”的提振,市场价格的底部开始有了一定的支撑。但是,整体而言,在目前需求不佳的情况下,市场内“看空后市”的气氛仍然较为浓重。
        在钢市低迷的背景下,铁矿石市场的动向,十分惹人关注。前一段时间,矿石价格经过大跌之后,曾经短暂地“蠢蠢欲涨”。不过,这种“逆势而行”,十分勉强,注定是难以持续的。果不其然,目前矿价又再度“掉头而下”。据机构的跟踪数据,在国产矿市场上,河北地区的铁精粉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大多数钢厂对后市都不看好,当前主要的考虑是控制原料成本的风险,不会轻易囤积太高的库存,即使采购,也是以少量补库为主,中小钢厂国内矿的库存一般是“维持一星期左右”的量,而大中型钢厂以消耗进口矿的库存为主,对国内矿的采购较少。外矿价格连续回落,63.5%品位的印度粉矿报价在每吨144美元左右,一周下跌3美元。目前,钢厂对进口矿的采购意愿很低,矿市成交极少,进口矿价逐渐朝低位靠拢,贸易商的心态大多不乐观。
        从钢厂方面来看,钢厂减产限产,需求持续萎缩,市场呈现弱势平衡状态。通过对中钢协公布的日均粗钢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钢厂在亏损压力下出现了实质性的减产。据我网调研得知,大型钢厂曾一度平均亏损超过300元/吨,而中小钢厂亏损100元/吨,调坯轧材的钢厂大部分停止生产,部分钢厂也调整了高炉的产量。11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66.41万吨,比前一旬减少5.29万吨,较10月上旬减幅达14%,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此外,目前,几乎所有的预测都认为,11月CPI涨幅将低于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11月PMI,居然在200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50%以下。PMI指数的走势来看,中国经济已经面临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这要求中国政府在政策上更加宽松。让市场预期可能很快再降存准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近期中国外汇占款的下降。10月末,中国外汇占款总额出现了2007年12月至今近4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尽管外汇占款的下降尚未成趋势,但在近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虽然有利于减少货币被动投放,控制通货膨胀,但是也需要防范由资本外流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未来几个月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这将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创造更大的空间。为了缓解年底资金面偏紧的状态,不排除本月央行下调存准率的可能。
        国际方面利好消息也频频出台,六国央行联合宣布降低互换利率50个基点。11月底,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瑞央行、加央行、英央行宣布降低互换利率50个基点。六国央行联合声明显示,各国央行一致同意在12月5日将现有的美元互换定价下调50个基点,六国央行所在国同意建立临时双边互换安排来提供流动性。此次行动的目的是帮助促进各国国内经济活动,缓解金融市场不良情绪。市场信心受到提振,金融市场一度大幅上涨。
        巴西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全球央行再度掀起一波降息潮。这次降息是考虑到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可能缓和通胀压力,“温和”降息可以减轻全球经济前景恶化带来的冲击,并且不会给明年实现通胀目标带来太大风险。这一表态与前一个月完全相同,有分析认为,当局是在暗示降息进程仍未结束。
        综合来看,随着天气的转冷以及春节的临近,下游需求将逐步减弱,尽管受利好信息提振,国内钢市曾试探性反弹,然而市场分歧依然较大,商家信心不足,加之欧债危机依然困扰着市场,预计下周国内期钢仍将继续调整。